漫話清明節
文章分類:節日文章
你也會想看的:忘記曾經,忘記疼痛,
“清明時節雨紛紛,路上行人欲斷魂”,清明時是我國古老的節日,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和風俗習慣。關於清明節掃墓的習俗,民間流傳著一個與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有關的故事。
今年的4月5日是中國傳統的節日――清明節。“清明時節雨紛紛,路上行人欲斷魂”就是古往今來對清明節最具感召力的刻畫,它是我國古老的節日,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和風俗習慣。
清明節的起源
清明節最早源於春秋時期鄭國時期的上巳節,當時取農歷三月初三為上巳節。《後漢書》記載:“是月上巳,溱洧兩水,執蘭招魂續鬼,祓除不祥……官民皆潔於東流水上。”這一天,人們都要到郊外執蘭招魂祭奠,並到朝東流的河流中洗浴,以除污邪。清明節形成今天的習俗,與晉國的寒食節有最深的淵源。漢代劉敬叔在《異苑》中記載:晉獻公時,晉國宮廷內訌,公子重耳出逃衛國,衛國不敢收留,於是逃往齊國,途中無食物可食,隻好拿野菜充饑。重耳自幼長在宮中,咽不下野菜。其中有個侍從叫介之推,他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塊肉煮成湯端給重耳喝,謊說是麻雀湯。重耳喝完後連稱味道好。後來在趕路時,重耳才發現介之推走路一拐一瘸的,經過追問才明白真相,重耳大為感動,發誓日後若能回國登上皇位,定會報答介之推割肉裹腹之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