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逞之徒的故事
文章分類:成語故事
你也會想看的:描述四月的唯美散文佳
不逞之徒的故事
“不逞之徒”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指故意為非作歹,犯法作亂,專幹壞事的那一類人。不逞:不得意,欲望得不到滿足。
這個成語來源於《左傳.襄公十年》,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,因公子之徒以作亂。
春秋時,鄭國的公子子駟,派人刺殺瞭鄭僖公,立僖公之子嘉為國君,即鄭簡公。鄭國一些貴族公子對此非常不滿,打算發兵討伐。可是還沒動手,就被子駟察覺,搶先一步,把他們通通殺死瞭。從此,子駟掌握瞭鄭國的大權。
後來,子駟又重新劃分貴族大夫們的封地,少給瞭田氏、堵氏、侯氏、子師氏四傢的土地,他們都非常怨恨子駟。於是,幾傢就聯合起五傢貴族及一夥心懷不滿的人,共同起來發兵討伐子駟。最後,他們攻入國都,闖進宮中,殺死瞭子駟,劫持瞭簡公。
後來,子駟之子子產,平定瞭這次叛亂,成為鄭國國君。